首页 常识

太阳的坟墓,已有3800年之久

2024-12-08 09:57:23

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。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、王炳华等所发现,古墓共有数十座,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,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,并组成若干条射线,呈太阳放射光芒状。 经碳14测定,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。

基本概述

太阳墓

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,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、王炳华等所发现,东西宽约35米,南北长约45米,面积约1600平方米。古墓有数十座,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,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,并组成若干条射线,呈太阳放射光芒状。 经碳14测定,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,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、为何葬在这里、这群人居住何方、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、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等等问题在20年过去后仍是一个个不解之谜,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。

地理位置

折叠

位置

太阳墓位于东经90.278169,北纬40.254877,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。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,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,西接且未,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,东与甘肃省、青海省交界,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。

折叠

地形

太阳墓所在若羌县境内高山、盆地相间,地形多样。全县山地占29.5%,戈壁地占29.78%,荒地占12.61%,沙漠占27.8%,湖泊占0.54%,耕地占0.02%。全县地势南高北低,由西南向东北倾斜。整个地貌大致可分为四部分: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——阿尔金山山地,阿尔金山巍峨雄伟,气垫磅礴,山势陡峻,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,国家在此圈划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,是县内的主要牧业基地;中部冲积平原,分为瓦石峡、若羌县城、米兰三块各自呈点状分布的绿州,为农业种植区;东北部为罗布泊风蚀湖积平原与库姆塔格沙漠;西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冲积平原。沿塔里木河与车尔臣河下游的河漫滩、河阶地广阔地带,生长着天然胡杨林、红柳、梭梭、芦苇等乔木、灌木、草荒漠植被,是若羌县的平原林牧区,形成一条横贯南北长达160余公里、宽约5~10公里的著名荒漠天然绿色走廊,阻止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的合拢,保证了塔里木东南缘交通干线的畅通。县境内最高点为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,海拔6973米,最低点为罗布泊洼地,海拔780米。

自然气候

太阳墓所在若羌县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,若羌县年平均温度11.8℃,极端最高温度43.6℃,1月平均气温—9.4℃,7月平均气温27.4℃,极端最低温度-27.2℃;年平均相对湿度39℃,无霜期189—193天;年平均降水量28.5mm,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18.0mm;年最小降水量3.3mm,年平均蒸发量2920.2mm,最大蒸发量3368.1mm;最多风向为NE、E(东北风、东风),年平均风速2.7M/S,极端最大风速≥40M/S,年平均日照时数3103.2小时,最大为3338.8小时,最小为2940.0小时;最大冻土深度96CM。

考古发现

折叠

楼兰美女

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、为印欧人种的“楼兰美女”。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,一些石球、手制加沙陶片、青铜器碎片、三棱形带翼铜镞、兽骨、料珠等人类遗物,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。还有一些5000-6000年以前的石刀、石矛、石箭头、细小石叶、石核等。这清楚地显示,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,自新石器后期、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,的确曾绿草萋萋,森林覆盖率达到40%。

折叠

太阳墓

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,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。木桩由内而外,粗细有序。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,井然不乱,蔚为壮观,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,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。“太阳墓”的盛行,大量树木被砍伐,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。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,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,数量之多,令人咋舌。